在欧债危机和美国“双反”影响之下,欧洲光伏市场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。
“我们当前海外建设订单40MW左右的太阳能发电系统,其中德国第二季度的订单就有30MW,今年有可以完成90MW的目标。”4月19日,中盛光电CEO佘海峰告诉记者。
在美国光伏“双反”反津贴初裁将于5月16日落锤之际,先前不时甚嚣尘上的欧洲“双反”声响,因为德国的抢装和欧洲新兴市场的兴起而趋于舒适。
“市场正在悄然的发生改变。” 4月中旬拜访德国客户之时,昱辉阳光董事长李仙寿却感受到德国光伏电站抢装潮的热浪,“良多人都想错了”。
“除SolarWorld外,其它的大厂没什么声响,当前人人都忙着抢装和争项目。”德国拜耳光伏公司董事长王学军对记者猜想,按照当时的抢装过程,德国今年或将对峙世界第一的位置,全体安装量会在8-11GW之间,逾越2011年前史天量的7.5GW。
德国抢装潮
数据显示,到2011年事尾,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曾经抵达358.21亿美元,同比增进17.38%,个中对欧洲出口204亿美元,据有光伏总出口额的56.95%。
“我们三月份的组件出货量抵达60MW,创下前史记录。”佘海峰说,当时大厂方面如尚德、天合和阿特斯都在满负荷运转,中盛光电虽有1GW的太阳能电池板产能,但仍需寻找数家工厂做代工。
继成功推进美国对华光伏产品“双反”查询后,在畴昔的三个月中,德国最大的光伏组件企业SolarWorld不时在试图敦促欧洲做出一样的立案判决。
SolarWorld董事长Frank
Asbeck在近期接受采访时,将矛头指向了德国政府和中国企业,认为前者的光伏电价津贴增添政策将行业“面向风险之中”,后者获得了中国政府近200亿欧元的支撑,由此构成不公正竞争。
“我们没有拿到政府方面津贴,这是有据可查的。”张含冰对此泄漏显示不满,阿特斯电力当时在欧洲有50名雇员,几乎全是欧洲人,而质优价低的中国组件的发卖,带动了当地光伏市场的发展,让欧洲大众享用到更干净的动力。
真正商业化开始于2001年的中国光伏财富,用10年的时间在全财富链上做到了世界第一,并助推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:2011年12月,晶硅组件代价降至1美元/W,较之2010岁尾的1.70美元/W下跌41%。
王学军分析,当时德国光伏上网电价津贴为0.18欧元/度,至今年6月底或降到0.15欧元/度,“假设没有中国组件厂商的贡献,根本不成能降得如斯之快”。
“德国有五六千家光伏企业,但大部分首要为安装,制造业仅20家左右,他们依托安装分销、效力增值创造价值,我们赚的是制造环节。”佘海峰说,欧洲的优势首如果上游的设备和下贱电站,中国厂商则擅长中游的制造。
在2011年新增光伏装机创下前史天量之后,德国政府由此方案将2012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增添一半,但遭遇光伏从业人士及敌对党的剧烈敌对。
两方相争于3月29日戛然则止。在德国政府两度批改光伏津贴增添方案,并将可享用全额津贴大型地上电站的竣工日期推迟至6月30日后,光伏津贴增添方案获得德国国会赞同。
王学军坦言,拜耳光伏在此期间也抢装了一些电站,其猜想第一季度德国约有3GW安装量,第二季度安装量或在4-5GW,“当时的EPC报价高于2011年的最终一个季度,这是满负荷抢装招致的直接结果。”
“甚至不只在德国,欧洲的新兴市场如保加利亚、格鲁吉亚也处在抢装的飞腾中。”王学军说,该公司从上一年初步构造保加利亚市场,估量今年会有30-60MW的安装量,整个市场2012年的安装量会在500MW左右。
据查询,当时德国政府10年债券收益在6%左右,而光伏电站的IRR(财务投资收益率)逾越10%,由此吸引良多投资者及家庭客户涌入。
佘海峰泄漏显示,欧洲新兴市场的崛起出乎其意料,其认为行业实际上未如外界想象那么糟糕,“我们2011年和2010年的收益是差不多的,但2010年是行业红火期,2011年则是低谷”。
作为全球第四大组件厂商,阿特斯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告诉记者,阿特斯先前首要向欧洲发卖组件产品,当前也方案在当地建电站,“如斯既可以与自己的组件出产无缝对接,又可以添加额外收益率”。
“双反”或暂缓